小學部半壁店校區簡介
北京市第十七中學小學部半壁店校區(原北京市朝陽區半壁店小學)始建于1969年,地處高碑店鄉半壁店村181號,2018年,并入北京市第十七中學。
校區固定資產總值1687萬元,占地面積11500平方米,其中建筑面積2293平方米,體育場(館)面積4400平方米。圖書館(室)藏書20000冊。校區有普通教室13個、專用教室7個、計算機156臺、多媒體教室座位533個,校園網出口總帶寬60Mbps,數字資源量25GB 。校區現有教職工29人,其中,高級職稱2人、中級職稱15人,本科以上學歷28人。開設教學班9個,在校生129人,社團開設12個。
2009年,校區外來務工子女高達96.7%,為向流動人口子女、農村子女提供高質量的教育。校區確立了“踐行教育公平,實施新平民教育”的辦學理念,以為每一個受教育者提供優質平等的教育為辦學目標。圍繞“做最好的自己”校訓,幫助學生建立自省、自信、自勵的人生理念。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礎,塑造全面發展的接班人。
2016年開始,由于入學政策的調整,外來務工子女人數下降,本市學生大幅度提升,目前已達到60%左右,家長們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期望值大大提升。為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式,2018年,在常平校長的籌劃下,對學校的辦學理念進行調整,以“愛伴童年 璞玉成璧”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,即用“愛”和“陪伴”的方法,讓學生擁有一個幸福、美好的童年。圍繞新的辦學理念,通過征集全校師生及家長的建議,對校訓的詮釋進行了修訂,“愛伴童年 璞玉成璧”的實踐過程就是“做最好的自己”的過程,通過“愛”和“陪伴”基本方法,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,即發現自己、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,逐漸達到一種“璞玉成璧”的境界。
校區以構建“朝氣蓬勃、品教兼優”教師團隊為目標,以“鑄就質量過硬、特色突出教育”為學校管理首要任務。各口各負其責強化隊伍建設,黨支部依托區級教育教學干部培訓、校外高端論壇,提高干部立足全局、合作擔當能力;德育部門依托“追夢”班主任工作室開展研究工作,以班主任工作需求為主要內容,開展研討、學習、交流活動,提升新任、骨干班主任自主發展能力;教學部門以“青藍工程”為抓手,發揮區級骨干及優秀青年教師在學校、組內示范引領作用,通過專題培訓、師帶徒等活動,落實對青年教師指導機制,每月填寫培養手冊,學期末開展教師匯報課,加強對其效果的監控及考核。年內評選出學科骨干教師兩名、班主任骨干一名;學科優秀青年教師五名、班主任優秀青年教師兩名。
校區德育工作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,以抓養成教育、落實傳統文化教育、內化核心價值觀為目標。以《中小學生行為規范》為指南,出臺3個學段養成教育要求,依托《書香校園 文明半小》評價機制,強化評價與監督,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;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,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以學校特色活動育人體系、主題教育為抓手,以學科滲透為主渠道,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;從而達到“培養內外兼修的陽光學生”育人目標。
校區教學工作以“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”為重點,聘請各學科專家到校開展主題培訓、指導教師課堂教學,扎實開展教師基本功比賽,促進教師專業成長,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。圍繞“構建一所精美的書香校園”的辦學目標積極構建校區“閱讀特色課程”,在原有課程體系基礎上,以“語言與文學、數學與科學、藝術與審美、人文與社會、體育與健康”為基礎學科領域,構建五維一體多元特色課程體系;探究“全學科融合閱讀”的方法、策略,研發《整本書閱讀》校本課程1套、學生誦讀手冊、閱讀手冊各1套、創編《閱伴童年》校園劇。以學習研究為主要形式,各學科組積極開展“學科核心能力在課堂中的落實”、“導學式動感課堂策略研究”、“傳統文化在學科中的滲透”等主題教研,提升教師理論基礎,提高教學實效,提高校區教學質量,實現校區的內涵發展。
2013—2018年 學校連續五年獲朝陽區教育教學優秀獎、一年良好獎;
2011—2015年 學校連續五年獲朝陽區美術教育優秀獎;
2016年5月 合唱獲得北京市第十九屆學生藝術節銀獎;
2017年6月 獲22屆全國中小學繪畫書法比賽組織工作先進集體獎;
2018年4月 合唱獲得北京市朝陽區第二十一屆學生藝術節銅獎;
2018年4月 被評為全國生命教育工作室;
2018年6月 獲23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比賽組織工作先進集體;
2018年7月 獲第四屆朝陽區中小學足球聯賽女子甲組第五名;
2018年11月 獲朝陽區中小學生武術比賽功力團體總分第一名。
上一個:
下一個: